桂系三巨头
目录
- 1,地方军阀中为什么桂系最厉害?
- 2,很奇怪那么多地方军阀为什么桂系最牛
- 3,新桂系三巨头,谁才是真正的龙头老大?
- 4,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晚年结局如何呢?
- 5,占据广西24年的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究竟有多少军队?
- 6,占据广西24年的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究竟有多少军队?
- 7,新桂系首领李宗仁,而非白崇禧的原因
- 8,桂系演义的内容简介
- 9,三大军阀分别有谁?
- 10,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真的只是投蒋吗?
1,地方军阀中为什么桂系最厉害?
桂系是真的很能打,也很厉害,粟裕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对桂系的评价也挺高的,至少是承认桂系很厉害。桂系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战士都是用命在给拼呢,而且桂系的军官都是从底层一层一层升上来的,对于打仗,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而且桂系手里面也有钱,后勤保障都很好,所以就很厉害。 桂系占据的主要是广西地区,山区居多,种植业和手工业都不发达,交通也很落后,自己种不出来粮食,买也买不到,所以广西一带的人们就很穷。穷则思变,大家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参军,参军有军饷,一听有钱,大家疯了一样去当兵。所以,桂系不缺兵源。 在打仗过程中,赢了就能分东西、分钱,还能提拔,大家伙儿一听,又能改善生活水平了,还等啥,冲呗!所以,桂系也以彪悍出名,士兵作战能力非常强,一心就想着打胜仗,分东西。而且抗战之前,很多时候都需要肉搏,彪悍的桂系就在军阀里面脱颖而出。 桂系厉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军官都是从底层做起来的,他们都有很强的作战经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明白底下的人心里想什么,所以提的建议、说的话都很接地气儿,这一点粟裕也提到过。 广西一带虽然普通大众很穷,但是军阀却很有钱。因为广西有个好邻居,那就是云南。云南出大烟,大烟的利润是极高的。但是因为交通不发达,云南的大烟要想去到广东,必须经过广西,军阀一直控制着这条交通要道。所以桂系军阀从大烟销售里能抽很多钱。 士兵凶悍、军官素质也不差,还有钱,所以桂系非常厉害。
2,很奇怪那么多地方军阀为什么桂系最牛
广西历史上一直处于边远落后之地,科教文卫建设都十分落后。然而广西人一直拥有英勇善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曾说过,给我五千狼兵(指广西人军队)三年收复辽东,近代自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更是影响着国家的民族精神,彭德怀元帅 对桂军的评价是: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整个抗日过程中广西是唯一没有出现伪军的地区,台儿庄就是广西部队的主力打赢的,这种敢于反抗,热爱家园,忠于国家的精神是桂系得以壮大以至统治半边中国的原因。
旧桂系势力主要人物出身封建官僚,政治经济素质相对较低,加之统治广西时间较短,除了争夺地盘之外,所起影响极其有限。
新桂系主要人物出身近代军校,受过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影响,军事、政治、经济素质相对较高。海峡两岸史学界都对新桂系促成两广统一,促成国民政府北伐以及在北伐战争中的战功、抗日战争的模范作用给予肯定评价。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认为新桂系应对北伐大革命的失败,即四一二政变负主要责任,而且杀害了部分以共产党为首的左派政治势力,所以长期对新桂系作为一股军阀势力进行批判。中华民国史学界则认为新桂系作为军阀,多次争夺国民政府的领导权,应该对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的失败负一定责任。
新桂系势力提出“三自”、“三寓”政策,开办广西大学,招揽人才。使广西的政治、经济、科技、工业、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航运等各方面相继近代化,得到长足的发展,提出的“联省自治”是中国地区自治思想的启蒙与开端,这些功绩都得到海峡两岸史学界的肯定。
3,新桂系三巨头,谁才是真正的龙头老大?
新桂系三巨头,又称新桂系三巨头、桂系三雄。新桂系军阀主要由三个人主持,这三个人就是被合称为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李宗仁将军) 李宗仁将军,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桂系军阀领袖。李宗仁将军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白崇禧将军) 白崇禧将军,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将军是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人称“小诸葛”。“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 (黄绍竑将军) 黄绍竑将军,字季宽,著名爱国将领 ,新桂系三巨头之一,以政治谋略见长。黄绍竑将军历任第7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15军军长、湖北省省主席、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黄绍竑将军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新桂系成为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黄绍竑将军本人也不拘于广西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李宗仁将军任职总统期间,正是黄绍竑将军政治生涯的顶峰。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那么新桂系三巨头,谁才是真正的龙头老大呢?笔者神渡说广西广东,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4,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晚年结局如何呢?
在民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国民党名将里面谁最精明?基本上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王耀武,另一个是黄绍竑。 关于王耀武,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了,很像他的山东老乡宋公明,长袖善舞,仗义疏财,不管是上级、同僚,还是下级,甚至毫无相关的老百姓,都对他交口称赞。 今天,咱再来看看黄绍竑。 黄绍竑的“精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二是他目光长远,洞察大势。 1929年至1930年间的两次蒋桂大战,桂系可以说遭到了中央军的“全面碾压”,白崇禧已经杀红了眼,想要倾全广西之力和老蒋拼个鱼死网破,这个时候,黄绍竑站了出来,主张停战和谈,保存实力。 趁着第二次蒋桂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黄绍竑单枪匹马奔赴南京面见蒋介石,声称愿意归顺南京政府。在他的劝说和策应下,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最终向蒋介石俯首称臣。 黄绍竑的这次“临阵脱逃”,虽然很受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选择是对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负隅顽抗只会加速桂系的覆亡。其实,这一点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又何尝不知,只不过是拉不下面子去和蒋介石认输罢了。 桂系划归南京政府后,虽然屡屡遭到蒋介石分散瓦解的刁难,但是由于黄绍竑一直游走于中央和桂系之间,蒋介石的企图不但没能得逞,反而眼睁睁看着桂系发展壮大,势力与日俱增。由此可见,黄绍竑处理交际事务的能力着实不一般。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像一根钉子一样钉进了国民党军的心窝。为了拔掉这根钉子,蒋介石特命白崇禧前往督战。 要知道,当时白崇禧正担任着国防部长的职务,让他放弃这样的美差谈何容易呢?眼看白崇禧铁了心不挪窝,老蒋只好找来黄绍竑当说客。但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步棋,竟然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原来,黄绍竑来到白崇禧家里之后,直接痛陈利弊,说:“亏你还号称小诸葛,眼光也太浅了!你在南京当国防部长,不就是老蒋的笼中之鸟吗?这次老蒋主动放你出去,正是龙归大海,掌握兵权之后,你和德邻兄(李宗仁)就可以再造桂系的新局面了!” 这一番话,让白崇禧如醍醐灌顶,立刻动身前往九江任职去了。 此后,事情的发展确如黄绍竑所料,当解放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全面击溃国民党军之际,李宗仁先是竞选副总统成功,紧接着又成功迫使蒋介石下野,自己出任代总统。这期间,白崇禧所提供的军事支持,自然功不可没! 只可惜,主政后的李、白二人,并没有听从黄绍竑与共产党和谈的建议,而是一味要求和共产党划江而治,结果他们所依赖的桂军在渡江战役中惨败,二人最终败走流亡。 而反观黄绍竑,再一次证明了他独到的眼光,1949年8月,以黄绍竑、龙云等人为首的一大批国民党人,宣布脱离国民政府,起义投诚。 就这样,黄绍竑再一次与败局擦肩而过,全身而退。 建国后,黄绍竑继续担任要职,在新中国继续发挥余热,备受尊重。 不过,到了1966年8月31日,黄绍竑在看望李宗仁后,不知道在担心什么,竟在家里自杀身亡,终年71岁。 3个月后,即1966年12月2日,远在宝岛的白崇禧,也溘然长逝,追随黄绍竑而去。 至于另一位桂系大佬李宗仁,则活到了1969年1月30日,是桂系三巨头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也是年纪最大的,享年78岁。
5,占据广西24年的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究竟有多少军队?
1949年4月在我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前,江南的蒋军分为两大部分,即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所属部队和白崇禧“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所属部队,前者拥兵约45万人,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之内,后者的作战序列既有桂系军队,也有中央军和地方部队,所以重点说明白崇禧掌握的桂系部队数量。 白崇禧的这个“华中军政长官”,除直辖的野战部队各兵团以外,理论上还可以指挥宋希濂的“湘鄂边绥靖公署”和程潜的“长沙绥靖公署”,另外还有一个据守广西老巢的“桂林绥靖公署”,其实也受白崇禧直接指挥,主任是桂系大将李品仙。 宋希濂的部队是中央军,程潜的部队基本是湘军地方体系,所以白崇禧真正能够指挥得动的,就是原“华中剿总”所辖的各兵团和李品仙的桂林绥署部队两部分。其中前半部分包括五个兵团的番号,共11个军31个师,兵力为208000人,另有特种兵21000人,非正规军11000人,总兵力为24万人。 (黄杰) 这五个兵团分别是陈明仁第一兵团(后来为黄杰)、张淦第三兵团、徐启明(原夏威)第十兵团、鲁道源第十一兵团和刘嘉数第十七兵团。众所周知,这里面真正属于桂系嫡系部队的只有第三兵团和徐启明第十兵团,也就是桂系保存到1949年的主要家底。 这两个主力兵团辖有第7军、第48军、第48军、第56军、第97军、第125军、第126军共七个军13万余人的兵力,其中第三兵团45000人,第十兵团78000人(兵团之间部队一度有所调整。),连同长官部直属队和广西李品仙的三个师17000余人,新桂系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约16万人左右,这也就是西柏坡判断的:“桂系本钱小,所以作战极为灵活”。 (夏威) 从起源看,新桂系军队是由早期李宗仁担任司令的一个支队7000余人,和黄绍竑的3000余人发展起来的,当两部合编成为“定桂联军”并形成李、黄、白三驾马车时,兵力约20000人。经过一系列军阀混战,到桂系加入北伐军时,其第7军共辖九旅37500余人,兵力大约翻了一番。 北伐期间桂系军队扩充很快,到1928年“二次北伐”完成时,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直接掌握和控制的部队已有30万人,包括第7军、第8军、第12军、 第13军、第15军、第18军、第19军、第36军等八个军23个师,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收编的唐生智湘军和其他杂牌武装,所以成分很是混乱。 (李宗仁) 桂系的实力膨胀引起蒋某人的疑虑后,开始对桂系军队进行打压、分化和攻击,至蒋桂战争结束时,失败的桂系部队被迫缩编,到1933年部队仅为两个军计29155人,其中第7军兵力12335人,第15军兵力16320人,后期偷偷有所发展,但是数量不多。 1937年抗战爆发后,新桂系部队改编成两个集团军北上参战,其中第11集团军约有兵力100000人,第21集团军约有兵力65000人,合计约17万人。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桂军伤亡不小,但是随着战局稳定,新桂系形成了广西、大别山两块比较稳定的根据地,部队规模有所恢复,至日本投降前已经发展到25万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桂系军队被压缩留存的只有三个军,后改制为三个整编师共9个整编旅,即整编第8师、整编第46师和整编第48师,加上留守广西的一批地方部队,总兵力也只有约80000余人。直到白崇禧就任华中后,才有条件新建了一批部队,包括第56军、第126军等等,桂系军队的部队规模得以维持在16万左右的兵力规模(民团不计)。 在第四野战军的南线大追歼中,衡宝战役。桂系主力第7军和第48军的四个主力师被歼,白崇禧率部逃往广西,而四野主力随后跟踪入桂,在广西战役中将桂系所余部队基本全歼,只有黄杰率领的第48军第176师一部出逃境外。至此,在民国军政舞台上纵横24载(从1925年统一广西军政算起)的新桂系军事集团彻底灰飞烟灭。 (黄杰和小蒋)
6,占据广西24年的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究竟有多少军队?
1949年4月在我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前,江南的蒋军分为两大部分,即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所属部队和白崇禧“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所属部队,前者拥兵约45万人,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之内,后者的作战序列既有桂系军队,也有中央军和地方部队,所以重点说明白崇禧掌握的桂系部队数量。 白崇禧的这个“华中军政长官”,除直辖的野战部队各兵团以外,理论上还可以指挥宋希濂的“湘鄂边绥靖公署”和程潜的“长沙绥靖公署”,另外还有一个据守广西老巢的“桂林绥靖公署”,其实也受白崇禧直接指挥,主任是桂系大将李品仙。 宋希濂的部队是中央军,程潜的部队基本是湘军地方体系,所以白崇禧真正能够指挥得动的,就是原“华中剿总”所辖的各兵团和李品仙的桂林绥署部队两部分。其中前半部分包括五个兵团的番号,共11个军31个师,兵力为208000人,另有特种兵21000人,非正规军11000人,总兵力为24万人。 (黄杰) 这五个兵团分别是陈明仁第一兵团(后来为黄杰)、张淦第三兵团、徐启明(原夏威)第十兵团、鲁道源第十一兵团和刘嘉数第十七兵团。众所周知,这里面真正属于桂系嫡系部队的只有第三兵团和徐启明第十兵团,也就是桂系保存到1949年的主要家底。 这两个主力兵团辖有第7军、第48军、第48军、第56军、第97军、第125军、第126军共七个军13万余人的兵力,其中第三兵团45000人,第十兵团78000人(兵团之间部队一度有所调整。),连同长官部直属队和广西李品仙的三个师17000余人,新桂系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约16万人左右,这也就是西柏坡判断的:“桂系本钱小,所以作战极为灵活”。 (夏威) 从起源看,新桂系军队是由早期李宗仁担任司令的一个支队7000余人,和黄绍竑的3000余人发展起来的,当两部合编成为“定桂联军”并形成李、黄、白三驾马车时,兵力约20000人。经过一系列军阀混战,到桂系加入北伐军时,其第7军共辖九旅37500余人,兵力大约翻了一番。 北伐期间桂系军队扩充很快,到1928年“二次北伐”完成时,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直接掌握和控制的部队已有30万人,包括第7军、第8军、第12军、 第13军、第15军、第18军、第19军、第36军等八个军23个师,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收编的唐生智湘军和其他杂牌武装,所以成分很是混乱。 (李宗仁) 桂系的实力膨胀引起蒋某人的疑虑后,开始对桂系军队进行打压、分化和攻击,至蒋桂战争结束时,失败的桂系部队被迫缩编,到1933年部队仅为两个军计29155人,其中第7军兵力12335人,第15军兵力16320人,后期偷偷有所发展,但是数量不多。 1937年抗战爆发后,新桂系部队改编成两个集团军北上参战,其中第11集团军约有兵力100000人,第21集团军约有兵力65000人,合计约17万人。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桂军伤亡不小,但是随着战局稳定,新桂系形成了广西、大别山两块比较稳定的根据地,部队规模有所恢复,至日本投降前已经发展到25万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桂系军队被压缩留存的只有三个军,后改制为三个整编师共9个整编旅,即整编第8师、整编第46师和整编第48师,加上留守广西的一批地方部队,总兵力也只有约80000余人。直到白崇禧就任华中后,才有条件新建了一批部队,包括第56军、第126军等等,桂系军队的部队规模得以维持在16万左右的兵力规模(民团不计)。 在第四野战军的南线大追歼中,衡宝战役。桂系主力第7军和第48军的四个主力师被歼,白崇禧率部逃往广西,而四野主力随后跟踪入桂,在广西战役中将桂系所余部队基本全歼,只有黄杰率领的第48军第176师一部出逃境外。至此,在民国军政舞台上纵横24载(从1925年统一广西军政算起)的新桂系军事集团彻底灰飞烟灭。 (黄杰和小蒋) 军阀割据的时代,是中国最黑暗的年代! 那年头没有英雄,没有伟人,只有老百姓的艰辛,血泪,草菅直人命…… 抗战爆发前,广西桂系使用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番号, 总司令为李宗仁, 副总司令白崇禧,总参谋长李品仙。下辖第7军,军长廖磊,辖3个师;第15军(48军)军长夏威,辖3个师。另外,总司令部直辖第176师(由南宁谢鼎新独立团扩编),师长区寿年。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不足10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桂系迅速扩编部队。1937年9月,建立第1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下辖第31军,刘士毅任军长,覃连芳任副军长。下辖三个师:第135师,苏祖馨任师长;第173师,贺维珍任师长;第174师,王赞斌任师长。 10月,建立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下辖第7军,第48军。其中第7军,周祖晃任第7军军长,徐启明任副军长,下辖三个师,第170师,徐启明任师长;第171师,杨俊昌任师长;第172师,程树芬任师长。第48军,夏威(后韦云淞)任军长。下辖三个师:第173师,栗廷勋任师长;第174师,王赞斌任师长;第176师,区寿年任师长。 1938年4月,建立第84军,军长覃连芳,辖3个师,第131师,林赐熙任师长;第188师师长刘任,第189师师长凌压西,隶属第五战区。上述桂系的两个集团军共4个军,全部开离广西,奔赴战场,参加抗战。 1939年3月,第五路军番号撤销。10月,第11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合并,第11集团军番号撤销。此时第21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病故),李品仙。下辖第7军:军长张淦。第48军:军长区寿年;第84军:军长莫树杰。原31军被拆散,兵员及番号补充到上述三个军。31军部分军官由韦云淞回广西,重建31军.此后桂系的三个军,全部留在鄂豫皖大别山游击区,坚持敌后抗战,直至抗战胜利也没回过广西。 1939年1月,桂系在广西新建第46军,军长夏威兼,后何宣接任,辖3个师,第170师师长黎行恕,第175师师长莫树杰,新编第19师师长黄固。同期,31军回广西重组完成,韦云淞任军长,贺维珍任副军长,下辖:第131师,贺维珍兼任师长;第135师,苏祖馨任师长;第188师,莫德宏任师长。两个军组合成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划归第四战区,留守广西。 1945年1月,31军被裁撤,31军所属131师,编入粤军64军。4月,第16集团军番号被取消,保留46军。同年8月,84军番号和第189师被裁撤,原辖第174师改隶第48军(军长张文鸿)。 1936年9月,建立广西绥靖主任公署,主任李宗仁,副主任白崇禧,参谋长张任民,辖2个独立旅,第13独立旅旅长海竞强,第14独立旅旅长梁津。每旅辖2个团。 1937年11月, 建立省军管区司令部;司令李宗仁,黄旭初兼副司令,下设3个师管区12个团管区。 1940年7月, 全省建立12个区保安司令部。至1942年3月,改为8个保安司令公署,均与所在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办公,隶属于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全省保安部队有4个独立团、1个特务团和14个保安大队。 1945年,撤销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同年9月1日,成立省保安司令部,黄旭初兼司令,副司令张任民,参谋长姚槐。后张任民被免职,莫树杰继任副司令。 同年10月,全省保安部队缩编为4个保安团和10个保安大队。同年12月,全省保安部队人数,官佐1031人,士兵7756人,合计8787人。 整个抗战期间,广西桂军及这地方部队,从此至终,兵力由十万至十七万人不等。抗战期间桂系将领中,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兼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第三、四、七、九战区的作战,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任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作战。李品仙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黄绍竑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夏威为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可以说在整个抗战期间,各地方实力军阀,在民族危亡之际,广西桂军并没有龟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保存实力,而是尽其所能,共赴国难。特别是抗战初期,集全部力量全部出省抗战,整个抗战期间,所属的大部分部队也是在敌后抗战,建立和保持了国民党在敌后的最大根据地,鄂豫皖大别山游击区,就是第十战区,也是国民党军在敌后的唯一战区,并坚持到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缩编军队,新桂系军队留存的3个军,整编为3个师,下辖9个旅。第7军整编为第7师,师长钟记,辖3个旅;第46军整编为第46师,师长韩炼成, 辖3个旅;第48军整编为第48师, 师长张光玮,辖3个旅。每个整编师人数2万多人,3个整编师共7万多人。 可偏偏有人罔顾 历史 事实,说什么新桂系抗战是假,保存实力发展自己是真,借抗战之名扩充自己,到胜利后,新贵系拥有了百万大军,抗衡老蒋,此等卑鄙小人发明 历史 起来,脸不红,心不跳,真是令人佩服至极。 据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统计,在八年抗战期间,广西征募的士兵和劳工共计450万人,而,其时,广西总人口也才1200万。 另,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广西省实征壮丁,也即是出省打日寇的士兵有808046人,排在四川,河南,广东之后,位列第四位。 但是,不要小瞧这个第四名,按人口百分比算,广西是第一名, 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说过,广西的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日本人对比所有中国士兵之后,认为 “新桂系”的钢军 ,是中国军队 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 的军队。 即是说,新桂系在国民党系统中,打起日本来,战斗力排第一。 尤其是“钢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新桂系的嫡系部队,可谓战功赫赫。 1937年10月,第七军奉命接替胡宗南阵地,加入“淞沪会战”,第七军第171师511旅战死士兵2/3,旅长秦霖阵亡;170师510旅旅长庞汉亦阵亡,士兵阵亡也近2/3。 11月中旬,第七军伤亡太重,奉令撤往吴兴和南浔布防,为了掩护上海的友军,又与日寇连续血战十几天,172师副师长夏国璋阵亡,1043团团长阵亡,1016团团长阵亡,所有士兵伤亡率80%。 “新桂系当然不是只有一个钢军”第七军,他还有一个第四十八军,也是战功赫赫,战死无数人。 抗战胜利后,新桂系被改变的只有三个师。 八万人。 所谓“ 新桂系 ”是相对于“旧桂系”而言—— 旧桂系军阀,主要以陆荣廷为代表,在 两次粤桂战争 后就彻底消失了。 新桂系是在1920年代崛起的,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代表,属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 新桂系的成立与旧桂系的消失有直接关系。 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当时一批广西出身的军官,讨伐陆荣廷这些旧军阀,并先后发动了两次粤桂战争。 当时,无论是李宗仁还是白崇禧,都在1923年加入了国民党,他们打出的招牌就是“广西定桂讨贼联军”。 1924年。李宗仁发布了“统一广西宣言”,自此开始了彻底消灭旧桂系的战争。在统一广西、清除旧桂系后,新桂系 归顺了国民政府。 那么,新桂系的军阀到底有多少人呢? 这方面还是很难统计的。 但据说,大约到1949年国民党退出中国大陆前,由李宗仁、白崇禧掌控的新桂系的嫡系部队的军队,仍然有七个军。 这个数量是非常多的,所以才给了李宗仁和蒋介石叫板的底气吧。 总而言之,军阀的问题是近现代史的关键问题。 到1948年,新桂系直接掌握军队30万人。 1947年11月,蒋中正决定于次年3月召开行宪国大,并选举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李宗仁在压力下坚持参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在桂系众人的帮助下,1948年4月29日以1438票:1295票击败蒋中正所支持的孙科,当选副总统。 1948年6月1日,蒋中正任命何应钦为国防部长,白崇禧被蒋调任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不肯就职,后在蒋同意华中剿总不受国防部、参谋总部节制,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条件后,方于6月16日赴武汉就职。此举使桂系控制了近30万部队,新桂系势力再次膨胀。 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统一了广西,三人成为了新桂系的三巨头,所属部队扩编为9个旅。加入广州国民政府后,新桂系的部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为李宗仁,白崇禧为参谋长,黄绍竑为党代表。 新桂系的第7军被称为“钢七军”,战斗力比较强悍。新桂系的其它部队都是以第7军为种子部队发展而来,如第31军、48军等。抗战时期,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新桂系的部队编为第16和21集团军,下辖第7、31、46、48、84等军。1945年,第31军和84军的番号被撤销。 1946年新桂系的部队整编为第7、46、48三个师,每师下辖三个旅。1947年,莱芜战役时,整编第46师被华东野战军全歼,同年国民党军重建该师。 三大战役,解放军歼灭了蒋介石100多万部队,而桂系手里的几十万部队却完好无损,这也是桂系乘机逼迫蒋介石下野的资本。渡江战役之后,四野进军两广。白崇禧亲率20万兵力撤退至衡阳、宝庆地区。解放军采取大迂回的战术,切断了白崇禧退往云贵和广东的退路。白崇禧的4个主力师被解放军包围,四野发动衡宝战役,消灭桂系4.7万余人。 衡宝战役后,我人民解放军两翼包抄两广。其中左翼由湖南芷江直插广西;右翼则由广东曲江直插贺县。在这种情况下,桂系的部队全部退回广西境内。人民解放军则尾追桂系残敌至桂北,白崇禧试图以张淦、鲁道源两个兵团共5个军南下雷州半岛与广东的国民党军会合,但遭到解放军的坚决阻击,残部于博白地区被解放军围歼。1949年12月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宁,攻占镇南关。桂系的17万余残敌,除第14军和97军残部逃往越南外,其余被全歼。广西全境解放后,桂系的重要将领白崇禧、李品仙、夏威等由南宁逃往了海南岛,至此,在民国活跃了24年的新桂系不复存在。 说起新桂系军队,可分为三个阶段:1.北伐前后。2.抗战时期。3.解放前夕。 1.北伐前后。 1926年,以白崇禧、李宗仁、黄绍竑为代表的新桂系将领响应北伐号召,桂系军队编为北伐军第七军,在北伐军8个军(人数约有10万人)中最为强大,共有18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营(广西留守部队桂军仍有8个团),约有2万人。从这可以看出,北伐时桂系大约有3万军队。北伐期间桂系军队扩充很快,到1928年“二次北伐”完成时,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直接掌握和控制的部队已有30万人,8个军23个师,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收编的唐生智湘军和其他杂牌武装,所以成分很是混乱。至蒋桂战争结束时,失败的桂系部队被迫缩编,到1933年部队仅余两个军计29155人。 2. 1937年抗战爆发后。 新桂系部队改编成两个集团军北上参战,合计约17万人。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桂军伤亡不小,但是随着战局稳定,新桂系形成了广西、大别山两块比较稳定的根据地,部队规模有所恢复,至日本投降前已经发展到25万余人。 3.1949年4月在我解放大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前。 白崇禧作为“华中军政长官”能够指挥得动的,就是原“华中剿总”所辖的各兵团和李品仙的桂林绥署部队两大坨。总兵力为24万人,这里面真正属于桂系嫡系部队的只有第三兵团和徐启明第十兵团,也就是桂系保存到1949年的主要家底,约16万人左右。 在第四野战军的南线大追歼中,著名的衡宝战役中,桂系主力第7军和第48军的四个主力师被歼,白崇禧率部逃往广西,四野主力随后跟踪入桂,在广西战役中将桂系所余部队基本全歼,只有黄杰率领的第48军第176师一部出逃境外。至此,在民国军政舞台上纵横24载(从1925年统一广西军政算起)的新桂系军事集团彻底灰飞烟灭。 ��R 军队的战斗力不只取决于军人的绝对数量,也有赖于军人的质量。优质的军人可以以一当十,而新桂系麾下的军人无疑是民国时代一流的军人。有下面各位军神的评价为证: 彭德怀: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刘伯承:国民党军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最厉害的是桂军,中央军其次,保安团最差 粟裕:国民党军队中既有美军装备又带着广西口音的部队战斗力是最强的 史迪威:广西的军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 不过,也不必神话新桂系的军人,毕竟最后都被毛主席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征服了。 30万
7,新桂系首领李宗仁,而非白崇禧的原因
白崇禧,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生,不久就担任了广西陆军第一师营长的职务,经过朱培德引见在石龙车站大元帅专车上见到孙中山,出任广西讨贼军总参谋长,总指挥是第八旅旅长黄绍竑。 此后,白崇禧就和李宗仁合作,成功的打败了旧桂系,北伐战争时期,李宗仁担任国民 *** 任命的第7军军长,白崇禧则成为第7军参谋长,不就就兼总司令部代理参谋总长,两人都成了北伐名将,桂系人马在北伐中不断扩大,其势力达到巅峰状态。 白健生,可谓足智多谋,军事才华出众,台儿庄战役名义上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指挥,但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却是国军参谋副总长二级上将白崇禧,因此,在国军内部都将其比作是当代的诸葛亮,可见白崇禧有多么的厉害。 尽管白崇禧打仗确实有一套,就是这样厉害的一个人物,新桂系还是以李宗仁为首,白崇禧是甘愿屈居于李宗仁之下,盖因白崇禧是职业军人,政治上距离李宗仁差很远,李的军事和政治素养比较全面,且内心待人更为宽厚,包括黄绍竑对李宗仁都心悦诚服。 李宗仁,也绝非等闲之辈,一个可以和常凯申争权夺位的人,肯定手段非常高强,李也是带兵打仗上来的,随军队一起成长,靠自身解决各种难题,因此,桂系中的官兵都非常尊敬李宗仁。 在北伐前,李宗仁致力两广统一,奠定了北伐的基础,并促成了北伐,且担任了北伐军8个军中的主力第7军军长,与党代表黄绍竑精诚合作,率部所向披靡,成了北伐中的铁军。 白崇禧,虽然也是桂系的首领,可是其权力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白崇禧手中的兵权是别人授予,导致其在桂系中的影响力自始至终没有李宗仁大。 李宗任是桂系中最先成长起来的一批人,曾经和部队中的将士一起出生入死,这种过命的交情,白崇禧仅靠手段是弥补不了的。 新桂系,之所以没有以白崇禧为首,主要就是因为白崇禧没有自己的嫡系,手中的兵权都是别人给的,而李宗仁却是跟着桂系成长起来的人,新桂系以李宗仁为首,也是当仁不让的,换成白崇禧或是黄绍竑,都镇不住其部下。 此外,论岁数,当初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结为异性兄弟时,李宗仁就是老大,白崇禧虽然只是比李宗仁小了两岁,但是两人之间的资历差得可不止两年。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时,北洋 *** 就任命李宗仁为「 ”定桂军”的总指挥;当时的白崇禧仅仅是桂军中的营长,后来才成为了讨贼军的参谋长;在军队中,非常看重资历,因此,仅从资历方面考察,李宗仁也是新桂系的老大。 就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军衔而言,也是李宗仁比白崇禧高,因此,仅从军衔上来看,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就分出来了;1935年3月国府整改军衔以后,李宗仁被授予国军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则被授予国军陆军二级上将,直到1945年10月3日,国民 *** 令「 ”陆军二级上将白崇禧晋任为陆军一级上将”。
8,桂系演义的内容简介
桂系军阀是辛亥革命以来,西南地区最大的军阀派系之一,有新旧桂系之分——以广西都督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1911—1924),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1924-1949)。本书以桂系军阀的兴起和败亡为线索,再现桂系军阀的兴起——追随孙中山实现广西统一,加入广东国民政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出兵北伐;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出兵抗日,共赴国难,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大战役,其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桂系军阀的败亡——在“四一二”清党反共中,在蒋桂新军阀混战中,逆时代潮流而动;在解放战争中,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图谋划江而治,分裂国家。流落在美国当寓公的桂系军阀头面人物李宗仁,由于反对台湾独立,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统一的政策,在有关方面的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于1965年7月回归祖国。本书洋洋洒洒140余万字,场面宏大,气势夺人,既有历史走向的脉络勾画,又有人物形象的精致描绘,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生动感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大江东去,顺兴逆亡,时代潮流汹涌澎湃的历史长卷,是一部视角独特,格调深沉的大历史文学作品。根据本书改编的4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由著名导演陈家林导演,上卷20集已封镜。
9,三大军阀分别有谁?
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吴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孙传芳】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3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失利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援,任安国军副司令。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8月率部渡江反攻,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五夜后不幸失败,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拉拢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孙传芳历经大起大落,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1935年11月13日,军统局借刀杀人,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诱使施剑翘将孙传芳刺杀身亡。
纵观孙传芳的一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好战成性,是其一大特点;聪颖过人,是其另一特点。而关键在于北洋军阀的时代烙印,使他思想陈旧,拒绝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折戟沉沙,为大浪淘尽。此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0,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真的只是投蒋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新桂系首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而李、白二人的确知名度极高,在近代民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实际上,在新桂系起家之时,桂系并非两巨头,而是三巨头,这其中,排名第二的是黄绍竑,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白崇禧还要位居其后。 桂系三巨头 不过在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排名第二的桂系巨头黄绍竑就离开了新桂系,并投入了常凯申国民政府的怀抱。黄绍宏为什么会离开新桂系,投靠常凯申呢?他脱离桂系的行为属于背叛吗? 第一,对于内战的不满和新桂系的失望。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三人,从陆荣廷旧桂系的低级军官起家,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整个广西,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广西的实际统治者,而此时,三个人才不过30出头,可以说,此时的三个人正是踌躇满志之时。 黄绍竑 但当三个人野心勃勃的试图更进一步,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时,却屡遭败绩。先是蒋桂战争,三人被迫通电下野,随后又在进攻广东和中原大战中接连惨败。可以说,从北伐战争胜利后,一直到中原大战的三年多的时间,新桂系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却在常凯申高超的手腕之下接连失败。 桂军 面对如此现状,黄绍竑认为,利用武力击败常凯申,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新桂系不具有武力统一全国的能力。而接连的战争使得黄绍竑开始疲惫,对于战争也十分反感,他希望采用和平的手段,去解决国内从未停止的军阀大混战。 黄绍竑在回忆录中曾说到: 我觉得这几年的内战是太无所谓了,与国家有什么益处?与人民有什么益处?与自己又有什么益处?于是我决心退出这个内战的漩涡。